裹在怀里,就这样一家人再次进入了照相馆。
几周后
一张新的全家福照片拿在李清和的手中,不同的是,父母的腿上坐着的靖安,像个小大人一样,眼睛看着前方,变化之大,有些认不出来,依稀可以看见他小时候的影子。
他拿出以前那张照片对比了一下,然而那张已经有些褶皱了,后来为了防止照片压折,他把照片放在香烟盒子里面。
又拿两张看了看,满脸笑意的把新的一张也收起来。
安正看他满足的样子,调笑一下:“看着儿子就是不一样啊,你们看看这笑容。”
其他人也都玩笑两句。
不过呢,他今天高兴,不打算和他们计较,笑嘻嘻地往床上一躺。
临近新历的跨年还有近一个月[1941年12月],任淑仪终于答应了安正的求婚,喜得安正全军上下到处发喜糖,无论官衔,也无论入伍时长,人人有份。
这是一年来,军中唯一的喜事,大家也都是十分欢喜。
安正当即查了下黄历,阳历的元旦宜嫁娶,便将婚事定在了这天,虽然时间有些仓促,但是帮忙的人多,又是特别时期顾不得那么多讲究。任淑仪自己也不甚在意,于是书信一封寄回家中,任父任母也是连日赶路,由任淑仪的妹妹陪同,来到江西,参加女儿的婚礼。
安正没有什么长辈,只在军中认了李清和做大哥。后来如兄如父的付营长牺牲,便没有可以坐在高堂之位的长辈了,所以请了王副师长拜作高堂,王副师长却在年前已升了师长。
不过这可乐坏了他们三排的小战士,听说是排长要成亲,几个积极分子将给安正准备的新房赶忙打扫出来,又请了几个小护士一起来布置新房,有人还剪了窗花,贴在窗户上,门上,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。
李清和去县里挑了一份礼物,权当做他这个做大哥的心意,还顺便去买了成亲的龙凤红烛。虽有电灯,但是军中还是备些油灯和蜡烛的,他觉得不够喜庆,还是要添红烛才好。
当安正接到包好的新婚礼物也是有些震惊,现在这个时期到处乱跑还是有些不方便,万一和日本人对上就麻烦了,就为一份礼物冒这个险,不管送的什么都是很贵重的了。
他小心翼翼拆开,连包装的牛皮纸也没有损坏。
里面是一件绒线衫,和两条一模一样的围巾。因为冬天,这些过冬衣服还是比较好买的。
“因为去县里买的,不敢走远,看到这家的绒衫还不错就给你买了一件。围巾我不知道什么颜色比较好,所以买了两个一样的你和任护士一人一条。红色的虽然招摇,但是胜在喜庆,放着也可以。”李清和解释道。
“这已经很好了,要是去县里碰见日本人,还是我的过错了。”安正立刻脱了衣服试了试那件绒线衫,穿着大小正合身。
“这大小刚好,墨蓝的颜色我也喜欢。这些不少钱呢,上次我看了有个人穿这种衣衫,心里有些痒痒,哪知你这就送给我了呢?”说着声音减小,因为他又看见桌子边上放着的袋子里,两只红烛静静的躺着,短时双眼有些涩,抬起头一把拥住李清和。
“我这大哥是认对了,到如今哪里有人想到这么细致呢,全心全意只为我。”
“怎么会,以后有了媳妇会更有人为你着想。”李清和听见耳后的声音有些喑哑,拍拍他的后背。“都这么大人了,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,你都要娶媳妇了啊。”
“我哪里跟个孩子似的,明明是感动的。”他笑笑,轻锤了一下李清和的肩膀。
“这对龙凤烛,燃尽预示着白头到老呢,后天我给亲自给你燃上!”李清和也有些激动,还有两天,他最好的兄弟就要成亲,是个大人了。
不仅如此,还有两天也到了新历新年,又过一年,有的人入伍已经三五年了,也有人才入军营。碰上元旦和婚礼一起办确实头一回,今年也比往年热闹许多。
而安正自己却觉得这两天无比漫长,确实越是期待心中越是焦躁,感觉时间也走的慢了许多。
可在别人眼里,这两天转瞬即逝。
第二十三节 元旦喜事[2/2页]